购物车

古玉欣賞筆記

18 / Nov / 2025

古玉欣赏笔记

一、古玉赏析的基础认知


(1)颜色:自然与权力的象征
天然玉石的色泽变化无穷,每一块皆为天地孕育的独特结晶。由于不同时代的矿产条件与玉料工艺各异,各朝代主流玉色亦呈现出明显差异。例如在西汉时期,「黄玉」为皇室专用之玉料,严禁民间使用,象征至尊皇权与天命所归。

(2)造型:王朝与权力的具象化表达
古玉的造型设计并非工匠的自由创作,而是各朝代根据礼制与信仰精心制定的权力符号,用以彰显时代精神与等级秩序。往往唯有盛世年代方能产生工艺精湛的玉器。其造型蕴含鲜明的时代特征,如汉代常见「龙形与圆璧结合」的造型组合,而春秋时期则以「甫纹璧」为典型代表。

(3)纹饰:记录时代信息的符码
古玉纹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、信仰与等级信息,是赏析与断代的核心依据。应特别关注其工艺方式(阴刻或阳刻)、结构特征(如「雀替」、「扉棱」)、雕刻数量及纹理规律。不同朝代的纹饰风格具有明显识别性,例如春秋时期常见六角形「甫纹」浮起,而汉代的龙纹多带羽翼,并与星宿、天文崇拜密切相关。

 

二、西汉黄玉龙璧:凝聚宇宙观的皇家玉器


(1)基本资料
名称:西汉 黄玉龙璧

尺寸:通高68 mm,宽52 mm,厚5 mm;圆璧外径52 mm,内径14 mm

文化背景:作品深受《易经》之阴阳太极与天文地理思想影响,构图对应「三垣二十八宿」体系(三垣为紫微垣、太微垣、天市垣;二十八宿分属东方青龙、北方玄武、西方白虎、南方朱雀四象),充分体现汉代「天人合一」的宇宙观。

 


(2)时代判断依据
西汉龙璧之断代可从多层面综合判定:

材质:采用汉代皇室专用之黄玉,玉质温润莹透。

造型:「带翼青龙」骑于「圆璧」之上,形制契合汉代「天圆地方」思想。

纹饰:龙身九鳞象征至尊;身躯呈「W形三梁」结构,为权力象征;太极星纹则与「三垣二十八宿」相呼应。

工艺:线条自然流畅,阴刻层次分明;乳钉状星纹以浮雕减地手法制成,反映汉代高水平雕琢技艺。

比例与动态:厚度仅5毫米,结构纤细规整,龙首回顾展口,动感张力强烈。

表面特征:表层呈自然包浆与沁蚀痕迹,具长期氧化与埋藏痕象,符合汉代出土玉器特征。

(3)造型蕴含的宇宙观意象
器身下方为圆璧,上方雕龙,龙首回望,腾空于璧面之上。圆璧中央之孔象征「地球」,外围之环代表无垠天宇。龙象东方青龙,寓意四象之首;整体造型隐喻「天地秩序」,是汉代宇宙观的具象呈现。

(4)龙形细节与象征语汇

紋飾名稱 主要特征 文化寓意
杏形眼 上下带凸起眼线 凸显威严与神圣视觉焦点
羽翼翅膀 阴刻线条上卷 青龙星宿象征符号
圈尾(含雀替) 双尾一长一短,下方有三角凸起“雀替” 增强龙形完整性与权威感
耳角 双角不等长,尖起上扬 象征神性与天命
连接角端曲线流动 为龙纹典型装饰补充
四趾对称呈浮凸 符合汉代龙爪造型规制
鳞片 九枚阴阳交刻 “九”为皇者之数,象征至尊
蝌蚪形凸起 加强龙之威势与灵性张力
梁(扉棱) 背部呈 W 形“三梁” 表达权力阶序,对应祭天等级制度


(5)圆璧部分的象征体系
中央圆孔:代表大地核心。

斜边结构:内外相对倾角构成六等分(每60度为一组),暗合天体运行规律。

太极星纹:由凹弧线相连的乳钉纹排列组成,形成阴阳和合之象,每三颗为一组(对应「三垣」),共二十八组(象征「二十八宿」),体现汉人以数理表征宇宙的思维方式。

 

三、春秋甫纹璧:几何秩序的时代印记


(1)基本资讯
名称:春秋 甫纹璧

主要特征:以「甫纹」为核心装饰,线条清晰、角度统一。

(2)识别特征
春秋甫纹璧之凸起单元均呈规整六角形,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装饰语汇。其线条流畅、棱角分明,充分体现春秋工艺注重规律美与结构平衡的审美特征。

 

四、古玉与文化延续:以明代水晶七梁冠为例


明代著名器物「水晶七梁冠」通体透明如冰,顶部琢出七条梁脊,呈双层卷云状,下端留穿孔以利佩戴。从文化脉络观之,「梁」与「冠」皆为「通天地」「表等级」的象征。建筑之「上梁」仪式被称为「人之加冠」,可见两者在礼制象征上存在相通之处,亦呼应古玉中「梁」作为权力符号的原型概念。

 

五、古玉赏析的核心步骤


整体观察:先从尺寸、色泽、造型入手,快速判断器物时代与等级属性。

细节鉴察:重点分析纹饰工艺(阴刻、阳刻)与结构特征(如雀替、扉棱);此乃断代与辨伪之关键。

符号解读:综合理解其数理结构(九、五为皇者之数;六十度构成圆周之制)、材质象征(黄玉代表皇权)、以及文化内涵(太极、星宿、四象等)。

时代比较:辨识各时期标志性元素(例如汉代之龙与星宿纹,春秋之六角甫纹),以确立玉器所属朝代。

 

六、古玉鉴定的核心逻辑


(1)「到代」之直观感受
真品古玉往往给人以结构明晰、比例和谐、纹饰准确、质地纯正之感,整体观感自然、毫无矫饰。

(2)鉴定原则
古玉鉴定遵循「一真则全真,一伪则全伪」原则。凡于某一处发现不合时代之特征,其为「不到代」之可能即高达九成。

(3)案例参考:钩莲乳钉纹玉杯
该器表面雕钩莲乳钉纹,但玉质带红色沁斑,质地偏软,疑似岫岩玉。红沁通常见于硬度不足之玉材,据此可判断其非汉以前之真玉,属后期仿制。

(4)「到代」玉器的工艺特征
真品古玉在工艺上多呈玲珑浮凸之态,立体层次分明、轮廓清晰、细节精致,雕刻刀法流畅自然,是历代仿品难以达到的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