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

古玉欣賞筆記

18 / Nov / 2025

古玉欣賞筆記

一、古玉賞析的基礎認知


(1)顏色:自然與權力的象徵
天然玉石的色澤變化無窮,每一塊皆為天地孕育的獨特結晶。由於不同時代的礦產條件與玉料工藝各異,各朝代主流玉色亦呈現出明顯差異。例如在西漢時期,「黃玉」為皇室專用之玉料,嚴禁民間使用,象徵至尊皇權與天命所歸。

(2)造型:王朝與權力的具象化表達
古玉的造型設計並非工匠的自由創作,而是各朝代根據禮制與信仰精心制定的權力符號,用以彰顯時代精神與等級秩序。往往唯有盛世年代方能產生工藝精湛的玉器。其造型蘊含鮮明的時代特徵,如漢代常見「龍形與圓璧結合」的造型組合,而春秋時期則以「甫紋璧」為典型代表。

(3)紋飾:記錄時代信息的符碼
古玉紋飾承載著豐富的文化、信仰與等級信息,是賞析與斷代的核心依據。應特別關注其工藝方式(陰刻或陽刻)、結構特徵(如「雀替」、「扉稜」)、雕刻數量及紋理規律。不同朝代的紋飾風格具有明顯識別性,例如春秋時期常見六角形「甫紋」浮起,而漢代的龍紋多帶羽翼,並與星宿、天文崇拜密切相關。

二、西漢黃玉龍璧:凝聚宇宙觀的皇家玉器


(1)基本資料
名稱:西漢 黃玉龍璧

尺寸:通高68 mm,寬52 mm,厚5 mm;圓璧外徑52 mm,內徑14 mm

文化背景:作品深受《易經》之陰陽太極與天文地理思想影響,構圖對應「三垣二十八宿」體系(三垣為紫微垣、太微垣、天市垣;二十八宿分屬東方青龍、北方玄武、西方白虎、南方朱雀四象),充分體現漢代「天人合一」的宇宙觀。


 

(2)時代判斷依據

西漢龍璧之斷代可從多層面綜合判定:

  • 材質:採用漢代皇室專用之黃玉,玉質溫潤瑩透。

  • 造型:「帶翼青龍」騎於「圓璧」之上,形制契合漢代「天圓地方」思想。

  • 紋飾:龍身九鱗象徵至尊;身軀呈「W形三樑」結構,為權力象徵;太極星紋則與「三垣二十八宿」相呼應。

  • 工藝:線條自然流暢,陰刻層次分明;乳釘狀星紋以浮雕減地手法製成,反映漢代高水平雕琢技藝。

  • 比例與動態:厚度僅5毫米,結構纖細規整,龍首回顧展口,動感張力強烈。

  • 表面特徵:表層呈自然包漿與沁蝕痕跡,具長期氧化與埋藏痕象,符合漢代出土玉器特徵。

(3)造型蘊含的宇宙觀意象

器身下方為圓璧,上方雕龍,龍首回望,騰空於璧面之上。圓璧中央之孔象徵「地球」,外圍之環代表無垠天宇。龍象東方青龍,寓意四象之首;整體造型隱喻「天地秩序」,是漢代宇宙觀的具象呈現。

(4)龍形細節與象徵語彙

紋飾名稱 主要特徵 文化寓意
杏形眼 上下帶凸起眼線 凸顯威嚴與神聖視覺焦點
羽翼翅膀 陰刻線條上卷 青龍星宿象徵符號
圈尾(含雀替) 雙尾一長一短,下方有三角凸起「雀替」 增強龍形完整性與權威感
耳角 雙角不等長,尖起上揚 象徵神性與天命
連接角端曲線流動 為龍紋典型裝飾補充
四趾對稱呈浮凸 符合漢代龍爪造型規制
鱗片 九枚陰陽交刻 「九」為皇者之數,象徵至尊
蝌蚪形凸起 加強龍之威勢與靈性張力
樑(扉稜) 背部呈W形「三樑」 表達權力階序,對應祭天等級制度

 

(5)圓璧部分的象徵體系

  • 中央圓孔:代表大地核心。

  • 斜邊結構:內外相對傾角構成六等分(每60度為一組),暗合天體運行規律。

  • 太極星紋:由凹弧線相連的乳釘紋排列組成,形成陰陽和合之象,每三顆為一組(對應「三垣」),共二十八組(象徵「二十八宿」),體現漢人以數理表徵宇宙的思維方式。

 

三、春秋甫紋璧:幾何秩序的時代印記

(1)基本資訊

  • 名稱:春秋 甫紋璧

  • 主要特徵:以「甫紋」為核心裝飾,線條清晰、角度統一。

(2)識別特徵

春秋甫紋璧之凸起單元均呈規整六角形,為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裝飾語彙。其線條流暢、稜角分明,充分體現春秋工藝注重規律美與結構平衡的審美特徵。

 

四、古玉與文化延續:以明代水晶七樑冠為例

明代著名器物「水晶七樑冠」通體透明如冰,頂部琢出七條梁脊,呈雙層卷雲狀,下端留穿孔以利佩戴。從文化脈絡觀之,「樑」與「冠」皆為「通天地」「表等級」的象徵。建築之「上樑」儀式被稱為「人之加冠」,可見兩者在禮制象徵上存在相通之處,亦呼應古玉中「樑」作為權力符號的原型概念。

 

五、古玉賞析的核心步驟

 

  1. 整體觀察:先從尺寸、色澤、造型入手,快速判斷器物時代與等級屬性。

  2. 細節鑑察:重點分析紋飾工藝(陰刻、陽刻)與結構特徵(如雀替、扉稜);此乃斷代與辨偽之關鍵。

  3. 符號解讀:綜合理解其數理結構(九、五為皇者之數;六十度構成圓周之制)、材質象徵(黃玉代表皇權)、以及文化內涵(太極、星宿、四象等)。

  4. 時代比較:辨識各時期標誌性元素(例如漢代之龍與星宿紋,春秋之六角甫紋),以確立玉器所屬朝代。 

六、古玉鑑定的核心邏輯

 

(1)「到代」之直觀感受

真品古玉往往給人以結構明晰、比例和諧、紋飾準確、質地純正之感,整體觀感自然、毫無矯飾。

(2)鑑定原則

古玉鑑定遵循「一真則全真,一偽則全偽」原則。凡於某一處發現不合時代之特徵,其為「不到代」之可能即高達九成。

(3)案例參考:鈎蓮乳釘紋玉杯

該器表面雕鈎蓮乳釘紋,但玉質帶紅色沁斑,質地偏軟,疑似岫岩玉。紅沁通常見於硬度不足之玉材,據此可判斷其非漢以前之真玉,屬後期仿製。

(4)「到代」玉器的工藝特徵

真品古玉在工藝上多呈玲瓏浮凸之態,立體層次分明、輪廓清晰、細節精緻,雕刻刀法流暢自然,是歷代仿品難以達到的高度。